古代文字演变规律,古代文字演变规律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文字演变规律的,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文字演变规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字的字形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字形的演化
【篆书·大篆】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狭义指籀文(石刻石鼓文)
【篆书·小篆】小篆:秦统一后,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而创制的统一的文字。赵高创造了中国的小篆,而且能背下来当时的秦律。
【隶书·古隶】古隶:也称秦隶。是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其特点是把小篆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撇、捺、挑、勾等笔划。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钟繇(yao)所创,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称楷书。
【草书】草书:在隶书基础上为书写简便而演变出来的。分为隶书演化来的叫章草和楷书演化来的叫今草。
【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字体,它弥补了楷书的写速慢和草书的难辨认的缺点。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网-2019山西事业编招聘网-山西中公事业单位 ***://sx.zgsydw***/
从“一”到“十”的中国汉字,古人是如何创造的?
说文解字里讲得很清楚,所有的汉字有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方法造成汉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一”是个指事字,其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字形都是写成一横,这四种形体是一脉相承的。“一”的本义就是单个,一个。如“一人”、“一桌”、“一丝”、“一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动不如一静”。
“四”是个指事字,其甲骨文字形是用四横来表示的,就像横放着的四根筹码,这跟一、二、三的表示方法一样。金文的形体像鼻子出气的样子,由原来的指事字变为象形字了。
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
“五”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金文和篆书字形都像是两股绳索交错拧在一起的样子。
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属皆从六。
“六”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很像房舍的侧视形,两旁有房檐突出。金文字形更像是房屋的样子,有屋檐,有墙壁。“六”字的本义为“房舍”,后来其本义消失,而被***借为数目字用了,如“六月飞霜”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邪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
七”是个指事字,其甲骨文字形是横切一刀、竖切一刀的样子,颇像后世的“十”字。为了与“十”区分,小篆将竖画下边弯曲。隶变后楷书写作“七”。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凡八之属皆从八。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主要是由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产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之为“史前时代”。 中国历史中有传说“伏羲创造八卦”,黄帝时期的“仓颉发明文字”等等,但都无证可考。近***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一到十的数字作为中国最初的最简易的文字,是在伏羲创立八卦时发明的。伏羲先用树枝在地上摆放出太极、阴阳单体和“一、二、三、四”四个数字,然后用生成法,衍生出“六、七、八、九”的数字,再用抽象法配上五和十组成一个数字系统,应用到土地分割、农、渔、猎等收获计数和编织、结网等实践,再发展到用树枝在地上划记号符号表示数字和记录事由经过。后人便以为结网记数时发明了数字,再后来因为甲骨文记录的时候,由于龟壳上的数字经常刻划不清晰,把其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后人将错就错,一直用到现在。在社会实践中,古人又发现天数和地数不对等,又提出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并逐步完善了阴阳五行理论,这样含象数理、五行八卦的易经整个系统就这样产生和逐步完善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源头。
想知道哪个数字弄错了,这些数字到底怎么来的,依据是什么,有机会再告诉你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文字演变规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文字演变规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1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