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字演变文字演变和发展,文字演变和发展的关系

文字演变和发展,文字演变和发展的关系

cysgjjcysgjj时间2024-04-27 11:58:41分类文字演变浏览7
导读: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字演变和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文字演变和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甲骨文之前有文字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系统,那它是从哪里发展演变而来的呢?汉字的笔顺为什么要改来改去?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汉字“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字演变发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文字演变和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系统,那它是从哪里发展演变而来的呢?
  2. 汉字的笔顺为什么要改来改去?
  3.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
  4. 汉字“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5. 从古至今一共有多少种汉字?

甲骨文之前有文字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系统,那它是从哪里发展演变而来的呢?

甲骨文,是中国古老文字,又称“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成熟的系统的文字,成熟和系统都是相较于不成熟和不系统而言的,所以甲骨文之前必有文字!

夏朝甲骨文就在甲骨文之前,可以理解为不成熟的甲骨文但是又和甲骨文有一定的区别!仰韶文化遗址出图的一些彩陶上面有原始的符号,而且这些文字和甲骨文差距很大!如果这个情况属实,那么这种文字就是不同于甲骨文并且早于甲骨文的一种!

文字演变和发展,文字演变和发展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

中华道统即以“易、道“为神魂,以”德“为核心,涵盖了神、圣、易、德、道,根、本、祖  等二十多个面向,系统全面概括了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思想历史、文化的经纬架构,共同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思想核心。

文字演变和发展,文字演变和发展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骨文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

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文字演变和发展,文字演变和发展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从甲骨文中已经体现出“六书”原则来看,甲骨文之前已经有了文字。

因为“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中,跟象形相比,其余都是有所“进化”。

啦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正好刷到了。

从考古学上来说,甲骨文之前是没有文字的,我们叫它刻画符号。它可能表达某种意义,但是称不上文字。

文字要有清楚的结构,有明确的含义,有系统的实用方法,刻划符号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可能就是一种象征性的表示

甲骨文的演变还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早期国家考古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偶然性,就是这个夏,夏文化还有很多问题和讨论。

但是,甲骨文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表意文字。纵观西方历史,最早的文字也是表意文字。就是象形字。这种系统的文字必须要在一个比较有力的***下才可以形成。但是殷商之前,是新石器时代到早期国家的过渡阶段。各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星罗棋布。但是问甲骨文从哪里来的,目前早期国家的考古学探讨还没有定论。

考古是历史的碎片化,有很多不知道的问题。这也许是考古学有意思的地方吧。。。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私信。

甲骨文只是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可以想象甲骨文之前一定还有某种文字形式,但是现在没有考古证据。而一些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很像后来甲骨文的符号。

从古至今,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次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一: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

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二: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

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三: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周宣王的史官)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四: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

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五:六国文字: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

汉字的笔顺为什么要改来改去?

一针见血,开门见山。

不知道老师的这个问题从何而来,汉字的笔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汉字书写有笔顺吗?那么汉字的写字笔顺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什么我们还要[_a***_]汉字写作的笔顺呢?看完这一连串的问题,也许你就清楚了!

首先,关于汉字书写的笔顺问题,我们没有找到相关的支持文件,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楷书之前的字体,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固定笔顺的,即便是有机电的笔顺,也是惊人,根据现有的笔顺来总结的,借鉴学习的。

其次,书法本身就是一门发展的汉字艺术包括写字也不例外,随着汉字的演变和写作的流变,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写作方法,这些导致没有办法总结规范的写作笔顺。

其实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传承到现在,可以说是越来越适应现代人的使用。

对于正确按照笔顺来写字,只是最舒服的书写习惯,就像电脑键盘的排序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那也是打字的习惯。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写好咱们的汉字是本分,学好中国字更是本分,未来中国将会是世界发展的中心,汉字未来也将会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比如:方,很多人会写错笔顺。


笔顺就是笔画的前后顺序, 笔顺是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汉字的发展而发展的。笔顺是人们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的、公认的写字方法和结体法则。

笔顺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间架结构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正确的笔顺不是哪一个人创造发明的,也不是哪一个或是哪几个朝代确立规定的。

笔顺是个科学的问题,只有正确的笔顺才符合汉字的结体规律和书写规律,它不应是个人的书写习惯和好恶问题,更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独创或随意编造的。

由于楷书的结体极其严格和规范,笔画的前后顺序又会直接影响到笔画之间的位置和衔接,从而影响到字的形态和神韵,所以笔顺的问题对于楷书来说越发的重要和关键。

虽然有的字因为书体不同,有两三种写法,但这是极为个别的,从总体而言,99%的汉字在楷书中只有一种笔顺。笔顺与字的结体形态有关,与字的韵律精神有关,有什么样的笔顺便会有什么样的结体形态和韵律精神。

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地掌握好笔画顺序至关重要,因为笔顺是和笔画、结构同时练习的,基础打得好不好、正不正,将会关系到学习的前途和发展的方向

改不改笔顺无所谓,你倒是考试别考啊,别问第几笔是什么,这样的蠢问题,行吗?家长,老师,孩子学的时候都不在一个次元,孩子懵逼,家长也懵逼,都不敢教了,自己上学学的竟然不敢教孩子,可笑不?

汉字的笔顺有改动的问题吗?我感觉你说的改动可能是教育部门出版的一些教材的问题,但汉字书写的笔顺在书法层面上是有法循的,或者说有定法,是不能更改的。

有些汉字的书写出现笔顺混乱纯粹是书家的问题,有时是一种个人习惯

我国的汉字在篆书和隶书(古隶)时代不是用毛笔写的,而是用刀具在简牍上刻画的。那个时候汉字的笔顺更多是考虑方便,就不会完全按照现代的规范要求”书写“,比如像”日“字这样多个横画罗列的字,可能就会先把几个横画一次性刻完,再刻两边的竖画,很多隶书书家在写这类字时也是这样的笔顺。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篆书,但感觉篆书的笔画也是没有严格的笔顺的,有时也是为了书写方便,更多还有个人习惯的养成。

现代书法,尤其是楷书是讲究笔顺的,有些字需要从行草书上找笔顺

书法发展到楷书和草书时代,其实是很讲究笔顺的,尤其是行草书。楷书的有些笔顺看不明白,但结合行草书,在源头上就能看清楚。

比如,写”必“字,正确的笔顺应该是”撇、斜钩、上点(向左连带)、左点(向右连带)、右点(向左顾盼)。

再比如,写“长”字,简化字里是要先一撇的,因为行草书里这个“撇”需要同下一笔“横”连贯。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怎么样?

早期古人是以结绳记事,直到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这应该就是最早的甲骨文。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这足以印证,今西赵村或是仓颉故里,或是仓颉造字之地。

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就出现了甲骨文。

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出现的甲骨文,距今已经有3800年左右的历史了。

甲骨文是民国时期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的,我们后来国内在殷墟遗址考古大量出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商代文字,在甲骨文之前可能还有其他的文字和符号出现,但是目前由于考古的挖掘正在进行中,很多谜底还有待于事后慢慢揭开。我们知道世界上文字出现最早的地方,不是在中国,是在两河流域的乌鲁克地区,苏美尔文明,也就是后来的巴比伦文化,它那里的楔形文字是公元前3400年就出现了,我有专门写过的文章介绍,也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文明萌芽形式,后来的埃及文明也是象形文字,包括玛雅文化都使用了象形文字,但是这些文明的形式最后全部都中断了,只有甲骨文延续了下来,甲骨文之后就是金石文刻在青铜器上的,金石文还有刻在石碑上,石鼓上的文字。最后到秦国统一之后,文字统一成秦小篆,中华文明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发现的甲骨文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形式没有出现中断的国家,这个文字就是最有效的证明,而苏美尔文明中的楔形文字,埃及文化中的象形文字,最后还有玛雅文化的象形文字全部都中断了,没有流传下来,而且后人也读不懂他的文字含义了,这是跟我们最大的区别。

到二十一世纪,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扩展资料:

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汉字从曱骨文至今形成不至于殷商時期,因为很早符号刻画在岩石上,根据舞钢遗迹龟背图与青龙山《合络图》数字圈点即代表文字起源,舞钢为什么有写字坡地名,我们要增強″四个意识″和坚持″四个自信"不需西方认可与否

汉字“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神奇的汉字,玄妙的读音。我们的先辈创造的语言,多彩多姿,言之有理。先辈们向自然学习,模拟天籁之音,刻画激扬文字如神来之笔。今天我就来聊一聊“吃”。

研究表明,世界所有的语言中,只有汉语的产生是纯自然打造,只有汉语的读音内包含重要意义。

当草原上的牛羊正津津有味地享受鲜嫩芳草之时,古人静闻其声,心有所得。有人闻其声为“-c-”(汉语拼音),也有人闻到“-s-”(汉语拼音)之音。于是心中有数的先辈们创造了“吃”、“食”、“饲”等语言的发音(-c、-s的卷舌音为-ch和-sh)。

香喷喷的食物,口水直流。现代汉语的“吃”就是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的过程。但在古代汉语中将此过程称为“食”。“吃”字的产生,最初的含义是说话“结巴”,即“口吃”。《说文解字》为证:言蹇难也。《史记·韩非传》上说:“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意思是韩非是个结巴,说话艰难,但善于写作。和一个口吃的人在一起,很可能受其影响,也变成口吃。君王当然不要他做官。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韩非子当不了官了,并不是他清高,而是自身生理有问题啊。
四川方言将“吃”说成“-qi”,所以将此字写成“口+契”;后又演化为“口+气”;最后简化成“口+乞”,即再在“吃”字的模样。看来最初造此字之人是古蜀国(现在的四川)人吧,他是苍老师的多少代传人呢?

谢谢邀请!

对于汉字“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吃,本意是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关于汉字“吃”的演变过程,篆书是这样写的:

这个篆书“吃”字,是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查阅到的。当时“吃”字的写法已不是“喫”字的写法了。

上图中的隶书“吃”字,不是从汉碑上查找到的,我专门查阅了《汉碑书法字典》,遗憾的是,汉碑上没有一个隶书“吃”(喫)字的写法。

上图中的草书“吃”字,就是沿袭了篆书中“吃”字的写法。

从古至今一共有多少种汉字?

从先秦上古到十一世纪,汉字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比如目前发现和整理的甲骨文字数量有4055个;到了东汉《说文解字》中,汉字数量增长到9353个;三国时《广雅》收字18150个;一直到北宋《类编》收录的汉字,高达33190个;之后汉字增量放缓,直到清朝康熙字典》共收字46933个,是古代收录汉字数量最多的字书。

不过汉字的数量并非只有这么多,现代字书如《汉语大字典》更是收字60370个,其中《难检字表》还录入了不少读音不详的汉字。

而将佛经、道经和石刻资料中发现的异体字也包含在内的《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除了中国以外,受汉字影响的其他国家字书中也有大量汉字收录,比如日本《大汉和词典》收字五万个左右,韩国《汉韩大辞典》收字53667个。

虽然汉字数量众多,甚至还有衍生字形,真要统计一个准确数字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从商朝至今,使用最频繁、字义稳定不变的核心汉字不超过300个。

这些核心汉字在任意一篇文本中,占用字数量的70%,余下29%则有2000个汉字,而那孤独的1%则属于其他几万个汉字,其中大多数属于在文献中出现过一次或几次,或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的“一次性”的汉字。

而在27部先秦主要文献中,1076个汉字占全部用字的95%,而这些先秦典籍使用的汉字数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富。比如《诗经》用字2831个,《周易》用字1358个,《老子》用字824个,而《孙子兵法》用字更是仅有760个。所谓微言大义,可见一斑。

汉朝及以后的文献中,如《史记》用字4932个,其中868个汉字构成了全篇90%的篇幅,有1017个汉字只出现过一次。

如果以《四库全书》作为依据,其收录3071本书共计8亿字,使用了29088个不同汉字。如果将用字频率做一个统计,那么最常用的1000字构成了整部书篇幅的81%,2000字构成了92%,4000字构成了98%。

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则是有3500个汉字,能够覆盖现代主流文本的99.48的篇幅。

所以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标里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这个标准,可以说是十分有依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字演变和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字演变和发展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19377.html

汉字甲骨文笔顺
闭的文字演变,闭的汉字演变 南宁语言教学,南宁语言教学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