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演变的结果,文字演变的结果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字演变的结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文字演变的结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字存在了多少年?
汉字的现在被世人公认的大约3200年左右。经考古证实,甲骨文存在的时代大约是殷商后期,距今大约3200年左右。其他的考古发现还没有最后确认,象宁夏大麦地岩画中早期象形文字。如果最后被确认为早期文字的话,那么中国文字的历史将延伸至7000多年前。
我们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即文字的雏形是陶文,大约处于公元前4800至4300年之间,距今约有近6000年历史。在考古中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挖掘出土的陶钵器具上刻有陶文,尽管还有争议,但基本上确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的甲骨文,是汉字早期的形式,为现存的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比陶文要晚,距今约3600多年历史。
但是,上世纪70年代,在河南舞阳贾湖考古中,人们在骨片残骸上发现的16个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汉字,将中国汉字历史往前推了几千年,即距今约有8000多年的历史。
那也就是说,中国汉字已经存在了至少8000年。
其理由是:
这16个符号,其形态就是一种古老的表象表意文字,区别于甲骨文直接表象表意的象形、指示、形声。且经专家解读,这16个字为:臣、行、量、指、一、上、八、曲、使、箭、成、乙、围城(合体)、举、阳、甲。是否解读准确和科学,须进一步考证。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多达5000多件,还有大量的动植物遗骸,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而且还有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过去说笛子来自西方,贾湖遗址骨笛的发现,否认了这一说法。在贾湖遗址的墓中,还发现了一些丝织品,又将中国丝绸历史提前近4000多年。
酿酒、制笛、制作蚕丝品等等,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了不起的文明。既然,有了这些文明的出现,那么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文字,为什么就不会被创造出来呢?
所以,中国最早的文字应该在8000年前,绝不是偶然的。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汉字已经存在了至少8000年。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 安阳 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文明,语言、文字的起源也离不开劳动。先民在劳动中需要记录、交流、沟通,发明了结绳、画图等原始符号。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经过漫长的创造、发展,原始图画就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文字。
上世纪80年***古学家发掘了一个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还有一批特殊的甲骨:上面刻有符号,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学者研究之后认为,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是史前甲骨文,由于数字太少,和商朝隔了4000余年,所以很难破译。专家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从符号向文字过度的文字符号。”
甲骨文是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于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被称为“最早的汉字”。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
由此,贾湖刻符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刻符,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距今3600多年的历史了。
汉字起源的时间
首先汉字是谁创造的?传说是仓颉造字。《春秋元命苞》说:“仓颉生而能书”。这只是传说。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器物上的文字。鲁迅说《门外文谈》“是千百万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使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不断孕育、创造、选炼”发展起来的。
关于汉字的年代最新是1***2年在西安半坡村遗址的彩陶上有刻画符号根据碳同位素十四测定,半坡村距今大约六千年。因此,这也是汉字的历史。
有人说汉字简化破坏了中华传统文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第一,汉字简化,增强了汉字的传播,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另一方面,汉字的简化确实造成了我们对繁体字的断层,让繁体字的传播受到了阻碍。因此,汉字的简化,不是破坏了中华传统文化,而是切断了繁体字的传承。因为繁体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是会受一些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对于汉字与汉文化的传播,本质上还是利大于弊。
汉字,是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积累与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文字一开始其实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甚至是以绘画为基础的。后来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发展演变,才形成了今天的简化字。如果没有最初的造字与积累,就没有后来的汉字;但如果没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演变,就不会形成今天的文字良好传承以及世界性的汉字交流局面。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一代又一代的汉字简化,事实上是对汉字与汉文化传承的巨大贡献。
当然,由于文字的不断简化,我们对文字的变迁、变异以及它所富含的原始意义,渐渐不甚了然了,这确实是一大遗憾和损失;甚至很多人,慢慢也不认识繁体字了,也确实是很大的传统文化的损失,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只不过,要解决这个难题似乎也不是没办法,教育部给我们各个时期的学业加一门繁体字的课并列入考核指标就行了。就像我们的毛笔[_a***_]课一样,虽然也在逐渐被时代洪流所淹没,但只要通过教学加以传承,就不会断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字演变的结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字演变的结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1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