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字演变历史,古代文字演变历史动画片读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文字演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文字演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字的字形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字形的演化
【篆书·大篆】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狭义指籀文(石刻石鼓文)
【篆书·小篆】小篆:秦统一后,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而创制的统一的文字。赵高创造了中国的小篆,而且能背下来当时的秦律。
【隶书·古隶】古隶:也称秦隶。是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其特点是把小篆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撇、捺、挑、勾等笔划。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钟繇(yao)所创,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称楷书。
【草书】草书:在隶书基础上为书写简便而演变出来的。分为隶书演化来的叫章草和楷书演化来的叫今草。
【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字体,它弥补了楷书的写速慢和草书的难辨认的缺点。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网-2019山西事业编招聘网-山西中公事业单位 ***://sx.zgsydw***/
从古至今一共有多少种汉字?
汉字按照内部结构分类,可分为六种,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借字。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六书”的由来。
汉字按照演变历史,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比如:韩文、日文等。它是记录***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尤其是世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同一块手机屏幕所显示的汉字,从信息的录入量与接收量方面来讲,是字母型语言无可比拟的。
从先秦上古到十一世纪,汉字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比如目前发现和整理的甲骨文字数量有4055个;到了东汉《说文解字》中,汉字数量增长到9353个;三国时《广雅》收字18150个;一直到北宋《类编》收录的汉字,高达33190个;之后汉字增量放缓,直到清朝《康熙字典》共收字46933个,是古代收录汉字数量最多的字书。
不过汉字的数量并非只有这么多,现代字书如《汉语大字典》更是收字60370个,其中《难检字表》还录入了不少读音不详的汉字。
而将佛经、道经和石刻资料中发现的异体字也包含在内的《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除了中国以外,受汉字影响的其他国家字书中也有大量汉字收录,比如日本《大汉和词典》收字五万个左右,韩国《汉韩大辞典》收字53667个。
虽然汉字数量众多,甚至还有衍生字形,真要统计一个准确数字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从商朝至今,使用最频繁、字义稳定不变的核心汉字不超过300个。
这些核心汉字在任意一篇文本中,占用字数量的70%,余下29%则有2000个汉字,而那孤独的1%则属于其他几万个汉字,其中大多数属于在文献中出现过一次或几次,或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的“一次性”的汉字。
而在27部先秦主要文献中,1076个汉字占全部用字的95%,而这些先秦典籍使用的汉字数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富。比如《诗经》用字2831个,《周易》用字1358个,《老子》用字824个,而《孙子兵法》用字更是仅有760个。所谓微言大义,可见一斑。
汉朝及以后的文献中,如《史记》用字4932个,其中868个汉字构成了全篇90%的篇幅,有1017个汉字只出现过一次。
如果以《四库全书》作为依据,其收录3071本书共计8亿字,使用了29088个不同汉字。如果将用字频率做一个统计,那么最常用的1000字构成了整部书篇幅的81%,2000字构成了92%,4000字构成了98%。
而《[_a***_]常用字表》则是有3500个汉字,能够覆盖现代主流文本的99.48的篇幅。
所以中国九年义务的语文课标里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这个标准,可以说是十分有依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文字演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文字演变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2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