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字帖文字演变发展-隶书演变过程的时间正确排序

本文目录一览:
隶书最早产生于什么朝代
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秦隶和汉隶):秦汉时期(秦时虽然规定了小篆为通行的标准字体,实则并存“八体”,隶书已形成)。草书(章草):汉魏时期。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盛于东晋。楷书:起于东汉,盛行于唐朝。
隶书可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起源于秦朝,到了东汉时期达到巅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的说法。有说法认为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但普遍认为隶书真正形成于秦朝,秦未程邈在狱中整理简化篆书,形成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文字与书法的一大革新,使书法艺术进入新阶段,成为汉字演变史上的转折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5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