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字体演变,日文字体演变过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文字体演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文字体演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日本的文字有很多都是汉字?
以“我是日本人” 私は日本人です”这句话为例
=wa ta shi ha hi no mo to no hi to de su
2 遣唐使将50个汉字带回国,为日语最基本的50个音做拼音。
=和太之波比乃毛止乃比止天寸
3 由于汉字繁琐,经过简化后50个汉字变成了如今50个日文字母,唤做“***名”,继续担任注音的功能。
=わたしはひのもとのひとです
4 但是这样一来仅有五十个字母,名词动词形容词混杂在一起,阅读起来相当费时费力。这时想出来的方法是将名词与形容词、动词的一部分继续标注上汉字。最后的结果就是
=私は日本人です。
这种混合式文字的出现。日语中的汉字就是为了阅读方便而存在的。尚未学习汉字的日本小学生写字仍然是一堆あいうえお,就和中国小学生写作为用的汉语拼音一个性质。不同的是日语的***名自身就是表音文字
上古时代,日本列岛的居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公元前一世纪,日本人开始接触汉字,隋唐时代,日本先后二十二次派使者来中国学习。汉字在这个时候大量传入日本。一开始日本人只是用汉字来注音,九世纪时,日本人模仿汉字创造了平***名,又窃取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名。***名与汉字一起组成了日本文字,所以有的日本文字就是汉字。
你说的日文中的奇怪符号是“***名”,日本人把汉字叫“真名”。***名其实就是日文的拼音字母,它来自汉字的偏旁部首,有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是“片***名”,相当于汉字的楷书;一种是“平***名”,相当于汉字的草书。片***名主要用来拼写外来语(但日本人不把汉语当作外来语)和某些物植物的名称。平***名比片***名用得多。***名的使用其实是日本文字改革的结果。日本也曾想象韩国一样,完全用拼音字母(***名)取代汉字,但实践证明完全废除汉字会导致同音词认知发生歧义,因此最终保留了一千八百多个汉字(称为当用汉字,但日本人名字不受当用汉字数量约束,全用汉字书写)
我觉得应该是有些意思确实无法用日问表示出来,要知道日文不像英文通过26个字母组合,也不像中文汉字每一个字都不一样,辨识度高。不过日文到是比韩文好多了,韩国那种缺了上下文连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日本和朝鲜半岛自古以来都是汉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在公元1世纪左右,汉字就已传到日本列岛,在日本的出土文物也都证实了这一点,日本的古籍也皆由汉字书写,随后,汉字经过日本人的演化,在8世纪左右,日本人使用楷体的汉字偏旁造出了片***名,使用汉字草体造出了平***名,渐渐地形成了现有的日文雏形。
现在,日本文字由汉字和***名组成,其中汉字的使用比例在逐渐提高,由之前的850字逐渐增加到现有的1850字。所以我们在看日本文字时,虽然不会读,但是根据里面的汉字,也能把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
为什么部分日文与中国文字相同?
日语和中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日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尾变化和助词,这些词用汉字还阐述会显得非常不方便。所以日本人取汉字的偏旁部首发明了***名,***名只表音,没有任何含义,也和他的汉字原型没有发音上的联系。顺便一提,***名被创造后不是一下子就定音的,这有个很漫长的过程,今天的50音图的确定是二战后的事情。
日本原来没有文字,就借用了中文来创造他们自己的语言,其实日文和中文是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的借用在全世界都很普遍的,比如现在的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也都是借用的拉丁语,而拉丁字母又是在希腊字母上建立的,所以欧美语言也经常会出现很多词长得很像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同源。
【日本文字是从中国传入的】
日本文字实际是从中国传来的,是中国唐朝时由人到日本帮助日本创造的文字,在这其中还保留了大量的中国文字(即汉字,下同)。
一.古时的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直到中国隨唐时期,中国文字便大量传入日本,日本便将就利用,形成了中国文字日本化。
二.日本文字是由***名、中国文字、罗马文字组成的,它可分为片***名、平***名等。
三.日本文字中汉字的由来:
中国与日本本来都是使用的汉字之繁体。随后两国都对自己的文字进行了改革,比如有的字在中国简化了,而在日本文字中并没有简化,相应的是有的字在日本简化,而在中国没有简化,有的字中日两国虽都简化了,但简化的字不一样,所以要特别注意对它们的区分。
日本***于1981年10月1日,正式公布了实行《常用汉字表”,其规定1945个常见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基本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文字体演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文字体演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1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