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学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发展

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发展

cysgjjcysgjj时间2024-04-22 03:29:21分类语言文字学浏览10
导读: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普通话的?如何演变的?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教拼音的?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改简体字的?谁能告诉我中国文字的拼音是怎么发展来的?中国什么时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语文字学研究70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普通话的?如何演变的?
  2.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教拼音的?
  3. 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改简体字的?
  4. 谁能告诉我中国文字的拼音是怎么发展来的?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普通话的?如何演变的?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普通话?如何演变的?

普通话的雏形是从秦朝开始,那时的官府为了统一语言,推广了《一般等价语》,就是最早的普通话。

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清朝,光绪皇帝喜欢康有为,因为他不会讲北京话。北京话也是普通话的基础语言。

清朝末期,以北京话为基础,以白话文语法作为语法规范,正式提出普通话为中国的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言。

1906年,由当时的学者朱文熊等正式出版有关普通话的书籍

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候至直现在,普通话就在各方文人和***的推广下逐步得以完善,成为中国的母语,国语。

谢谢大家。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1909年清***规定北京话为“国语(明清官话)”。

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中国成立后,1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集地。

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普通话演变过程

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1909年清***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

1932年经国民***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集地,制定标准;

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全国推广。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话语音特点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教拼音的?

最早的词典是说文解字,字书在发展过程中按音韵文字意义方向产生了如方言释名等书,汉字自古是需要一个字一个字记的,其读音在产生反切注音法之前都是口口相传。反切注音法在说文解字中最早出现,按照一个字的声韵用两个汉字去模拟一个字的读音,因口口相传和反切注音法并不能准确地标音,所以为后来的训诂学中的“声训”埋下了土壤,因为语言中的意义是靠声音传递的,文字是声音的书面记录,如果读音不准确,势必造成书写的错讹。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经过了很长的讨论。解放前中国就提出了好几个方案,有的用斯拉夫字母,有的用笔画,汉语拼音方案是唯一使用拉丁字母的,而拉丁字母在世界上最通用,而且学习难度相对较低,所以后来被定为了记录汉字语音的国家标准。

1958年1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始讨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2月3日,吴玉章在第一届第五次会议上作《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经过讨论后,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构成,注意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现代社会,仍有一些部落民族有语言无文字。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标志之一,从此可以书写和传承[_a***_]的历史

拼读来源于对文字的学习,语言(在这里指口语)是不需要拼读的,只需模仿就可以了。为了准确的拼读,进行文字的教学,历史上人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拿汉字来说,首先就是读如法,就是找一个同音的字标注。比如飙,不常用难写。就找一个常用的同音字标注,读如,表。但是,有些字的同音字没有,或很生僻那就麻烦了。比如命,就没有同音字。

东汉以后受翻译佛经和韵书编纂的影响,出现了反切注音法,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这两个汉字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快速拼合就读出被切字的读音。比如东,德红切,德字取声母d,红取韵母ōng,就拼出东(dōng)来了。但是反切上字400多个,和下字1100多个,总数超过了1500个,这是个巨大的数目,可不是汉语拼音的21声母,39个韵母。

反切一直实行到清末,后来被注音符号和国语罗马字替代。今天我们使用的汉语拼音,其实来源于明末时西方的传教士,出于布道和翻译的需要开始用拉丁字母记录汉字读音。这个首创者就是利玛窦。他根据拉丁文发明了二十六个声母和四十四个韵母的拼音方案。(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教拼音的,这个问题要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并制定汉语拼音时候说起。

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用汉语拼音。

2008年9月,我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的。

我国是1955年—1957年开始用汉语拼音字母的。

我国的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汉字读音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

上世纪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审定,于1958年2月经全国人大正式批准,这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课,进入全国小学课堂至今。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简体字的?

问题: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改简体字的?

最早的简体字在汉朝的碑帖中就可以看到了,古人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简体字。但是真正为了提高百姓的识字率,据说太平天国时开始有了推广,晚清和民国时也都有这类措施。但是真正实现简体字的普及还是80年代以后.

史游在汉元帝时做过黄门令。他著的《急就章》用隶书草写的方法书写。

其中有不少简体字我们今天还在使用:

下面这个字帖是苏轼的《人来得书贴》,其中就有不少简体字:万、诚、来.....

在晋朝王羲之王献之、唐朝欧阳询褚遂良、元赵孟頫、明朝董其昌、清朝郑板桥中的字帖中都有所谓的 “俗体字”。

我们今天的很多简体字来源于这些古人的“俗体字”。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提高国人知识水平、增加识字率,提出了复杂的繁体字简化的办法。

参与这项运动的有陈望道、叶圣陶、巴金、老舍、郑振铎、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达夫、林汉达.......

我1***0年上小学时就已简化了,记得那时我不会写字,写得特慢,比我高二年级同学(三个年级学生在本村一个教室)看不过去,便帮我做起作业来,他当时写了几个老式字,我发觉了他却说不要紧(没关系)。

我记得初中时汉字又进行了一次改简,但没成功,好像语文书也没有及时改新。到了高中时所谓汉字改简也就彻底泡汤了。不少报纸当时评论汉子改简有诸多不便和汉子美术感差,更是卬刷没有及时跟上,造成汉字多样化。报纸的评论彻底终结了汉字的改简。

简化字,又称简体字。广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古今流传下来的俗体字与笔画较少的异体字。狭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 《第一批简体字表》 ,其第一次把简化字称呼为简体字;以及建国后通过的 《汉字简化方案》 、 《简化字总表》 ,其对于简化字与未被简化的字合称为规范汉字。规范汉字中的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草书楷书化,以及在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人民自己创造的一些形声字会意字、特征字(如:团、队、战、护、艺、宪、穷)。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 《第一批简体字表》 ,同时公布 《推行简体字办法》 9条。1936年2月5日,由于当时的***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 《第一批简体字表》 被收回。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1952年,蒋介石在***宣传汇报会上再次提出简化汉字,后遭胡秋原极力反对,最终不了了之。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2001年1月1日,时任国家******签署了第三十七号***令,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新标准。

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大陆是1958年以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的。

1958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长起草的(中国常见汉字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此,中国大陆就进入了简体中文字时代。

1***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国常见汉字简化字总表修订版),这次汉字改的一塌糊涂,被中国人民痛批。随后不久,国务院宣布取消1***8年颁布的(中国常见汉字简化字总表修订版)。我在读高小的时候,语文老师教的字很多都是1***8年颁布的简化汉字。直到读中学的时候,我才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书写正确的简化汉字。

现在,我的家乡湖南农村的老房子,还残存少量1***8年版简化汉字标语、口号,现在的年青人还认不全。

中国港澳台地区,至今依然保留书写繁体中文字的习惯,台湾同胞书写书信,还从右到左,竖写成行,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

我完全凭自己的知识,不翻阅资料,凭记忆写的本篇文章,如有错误,请网友批评指正。

我出生於40年代末,長於新社會。上學於50年末期,明事於中學。依稀記得,剛解放時,中國有四億多人口,文盲(男女)就佔了90%左右。53年開始掃除文盲運動,對於不識字的人來,面對繁體字更是“瞪眼瞎”,各地掃盲効果極差,困難重重。於是國家試著出版公佈了一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簡化字,就是這樣學習,還是有相當的人不願意學,特別是農村人對學文化抵觸很大,城市工廠工人通過夜校、家庭的形式開展識字競賽,看誰識的多,對於優秀者,敲鑼打鼓戴大紅花,受到人們的尊敬,那時,能有個高小文化程度的,大隊、生產隊當寶貝使用,什麼記出勤、算工分、結賬,可了不得,很是吃的開。50年代雖有簡化字,但是對於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來說,書信往來,出版物等基本上還是使用繁體字,很多文學作品還是竪排版,因為國家剛剛建立不久,百廢待興,并沒有強行干與繁體字的使用。60年代我上中學,所使用的課本雖是橫排,但字體是簡中帶繁,文學作品的語言基本上是半文言半白話,我就是在這種環境與氛圍中學到的知識,60年過去,至今記憶猶新。

至於國家強力推薦和普遍使簡化字也經歷過風風雨雨:1956年正式公佈了第一批《漢字簡化方案》上面我說過,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大阻力,所以這個方案基本上並沒有認真執行。1964年國家又公佈了《簡化字總表》,這次是由國家和***發力,情況才有好轉,但我記得一些文學讀物仍有部分是竪版繁體字印刷,當時我看過的小說:《東周列國誌》《三國演義》《保衛延安》《三十里鋪》《一代風流》等作品。要說全面徹底推行簡化字的時候,應該在1***7年***的後十年,剛剛恢復高高,這個時期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又公佈并實行了一批新的簡化字,70年代的學生都經歷過新簡化字的使用,課本以省地自編和鄉土教材相結合,都是用新體簡化字印刷,所以這個流毒影響了那個時代學生的書寫,一直到現在,仍有部份人在用。這次僅僅時間很短,這樣的簡化字暴露出許多問題,和人們平常習以為常的習慣字體格格不入,難以接受而廢止,所以,1***7䄵又重新公佈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才算是真正定下來。當然,中國漢字的改革與發展也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創新,漢字表現力極強,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無法與中國漢字比美、比內涵的,這就是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越來越喜歡中文的原因。

谁能告诉我中国文字的拼音是怎么发展来的?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汉语拼音草案”,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3年来到中国,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仅有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民格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用了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 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浯拼音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邮政式和威妥玛式。 1892年,近代汉浯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提出“切音新字”;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订了40个“注音字母”;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3年,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字”诞生。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起了推动作用。 解放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决定***用拉丁字母。1956牛文改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多次讨论、修订,于1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并于次年2月,由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最后签字者是周恩来总理。这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70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18224.html

汉字汉语拼音中国
汉语言文字学有哪些教材,汉语言文字学有哪些教材书 杜的文字演变,杜的汉字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