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甲骨文字的演变是象形 ,一个甲骨文字的演变是象形文字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个甲骨文字的演变是象形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一个甲骨文字的演变是象形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骨文单字主要记录什么?
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 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1,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2,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3,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4,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5,
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
甲骨文和象形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甲骨文”是一种字体,而“象形字”是一种造字方法。二者不在一个范筹之内。
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汉字字体,是商周晚期刻在兽骨龟甲上面的文字,是由原始刻画符号转换发展而来;后来青铜嚣出现,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字体演化成了“大篆”,包括“石鼓文”和“籀文”;至秦统一文字,用“秦篆”,也就是小篆。汉朝演化成“隶体”,随演化成“草体”,最后定型在楷体。
造字方法指的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借等六种方法,也称“六书”,早在《尔雅》中就有记载,但并未详说。后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做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解释。
甲骨文中的文字,不只有象形字,可以说“六书”已经全部具备。在己识别的2500多个汉字中,形声字占了27%,比如“亻”“又”“疒”偏旁的字基本都是形声字。如果形声兼会意,则占45%左右,可见,甲骨文中形声字是除了象形字以外第二多的。会意字排在第三,其它的数量就很少了。
象形字是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从象形字发展而来的,甲骨文也是中国第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文字。他们的区别在于甲骨文是一种古文字把它刻在乌龟的甲,兽骨头上用作占卜的,而象形字是根据看到事物的形状把它刻画下来的文字,可能你看不出甲骨文写的是什么,但象形字看图形也可以略知一二。
甲骨文是象形字的一种,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象形字没有刻在甲骨上。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也是象形字就没用刻在甲骨上。
象形字也是甲骨文各种类型文字中的一种。因为甲骨文大约四千来个,不止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指事字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个甲骨文字的演变是象形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个甲骨文字的演变是象形 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diationoklahomacity.com/post/51549.html